(一)、衛星遙測
1. 資源衛星
1.1 法國史波特衛星(SPOT) SPOT是一個太陽同步衛星,平均航高 832公里,通過赤道的 時間為當地時間上午10點30分,通過台灣上空約為10點45分。軌 道與赤道傾斜角 98.77度,繞地球一圈週期約 101.4分,一天可 轉14.2圈,每26天通過同一地區,SPOT衛星一天內所繞行的軌道 ,在赤道相鄰兩軌道最大距離 108.6公里,全球共有 369個軌道 (Track)。 1986年 2月法國成功的發射第一顆SPOT衛星(SPOT 1),1990 年 1月間再發射第二顆SPOT 2,兩顆衛星相距 180公里,同時負 責接收的工作,1993年 8月間SPOT 1停止使用, 9月底再次成功 的發射SPOT 3衛星。 SOPT衛星上有兩套HRV(High Resolution Visible)感測器, 每一套具多內光譜態(XS)有及全色態( Pan)兩種能力。多光譜之 三個波段分別為綠光段(XS1:0.5μm─0.59μm),紅光段(XS2: 0.61μm─0.68μm)與近紅外光段(XS3:0.79μm─0.89μm)。全 色態的波長範圍在0.51μm─0.73μm。每一個 HRV之每一波段皆 有6000個電荷耦合裝置( CCD)。其中全色態對應之每一個 CCD對 應一個像元。多譜態每一像元由兩個 CCD之資料平均相加而組成 。每一HRV之總視角(Total Field of View)為4.25度。在垂直往 下看對應之地面寬度為60Km(此時PAN之像元為10公尺,XS之像元 為20公尺)。每一HRV可在±27度內移動,以作傾斜拍攝。在27度 時其地面寬度為80公里,此時之 PAN之像元為15公尺,XS之像元 為27公尺。在±27度內共有91個角度位置,每一角度位置為 0.6 度。 SPOT之其傾斜能力使得SPOT可在其目標左右各400餘公里內選 擇。欲觀測60至80公里範圍可利用此一功能對一特定地區增加觀 測次數。 1.2 美國大地衛星五號(Landsat 5) Landsat 5於1984年 3月1日升空,亦為太陽同步地球資源衛 星,在赤道上空 705公里,高度運轉傾斜角為98.2度。每次約上 午 9點42分,由北向南南越赤道,繞地球一圈週期約98.9分,每 天繞行約14圈,每16天掃瞄同一地區。全球共有 233個軌道,以 Landsat 所定義之全球參考系統( WRS)表示,定為Path, Row座 標系,台灣地區處Path 117-118,Row 42-45。 Landsat 掃瞄覆蓋地面每一像幅(SCENE)約 185Km×170Km, 掃瞄一個像幅約費時 26.31秒,在赤道附近相鄰兩張影像重疊量 為百分之 7.3,愈向兩極重疊愈多,在台灣地區重疊約百分之14 。 Landsat TM(Thematic Mapper)有 7個波段,其中1-5和 7的 IFOV(Instantaneous Field of View)為43μrad相當地面解析力 30公尺×30公尺(為可見光及近紅外光),波段 6的IFOV為 170μ rad,6相當地面解析力為 120公尺(為熱紅外光波段)。TM以垂直 飛行方向做來回掃瞄,掃瞄張角為14.7度,相當地面 185公里寬 ,每個像幅有5996行掃瞄線,每行有6320像點。 1993年十月間發射失敗的 Landsat 6,主要之特色為另添單 色ETM(Enhanced Thematic Mapper)感測器,地面解析度達 15公 尺× 15公尺,是由美國EOSAT公司負責操作,美國將於1996發射 Landsat 7號取代之。 1.3 歐洲資源一號衛星(ERS1) ERS1是歐洲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 Agency,ESA)負責之 衛星,是以太陽同步軌道運行,軌道高度為 785公里,軌道傾斜 角約為98.5度,軌道週期目前是以35天週期運作,1994年改為三 天週期,但只觀看全球之小部分,台灣只有南部可有資料。 ERS1上合成口徑雷達影像( SAR)系統是以23度入射角斜視地 面物攝取雷達回波資料,掃瞄軌跡寬約為 100公里,掃瞄軌跡中 心距離衛星軌道投影中心方為294公里。 因合成口徑雷達影像不受天候影響,且日夜均可取樣應有助 於未來台灣地區遙測應用。 由於我國目前尚未正式和ESA及EOSAT正式簽訂接收合約,故 目前接收站提供的資源衛星影像是以SPOT為限,俟和EOSAT或ESA 簽約後,始正式提供Landsat 5及ERS1資料。
2. 氣象衛星
2.1 GMS同步衛星 2.2 NOAA繞本極衛星
(二)、航空照相
航空照相是最普及、用途最廣且最經濟的遙測技術之一,也是使 用最早的遙測技術。航空照相係利用光學攝影系統,將地面的景物以 照片形式記錄下來。藉著照片,我們可以同時「鳥瞰」廣大地區的地 表現象。由於航空照相同時將所有的地表現象記錄在照片上,不同的 照片使用人可能自照片上獲得完全不同的資料。例如水文學家可能注 意照片上所展現的地表水體分佈情形;地質學家注意岩層的分佈及構 造現象;農業學家則注意土壤及農作物的種類等。航空照相將地表的 現況做成永久的記錄以便隨時在室內研究,而且一張照片可供多人研 究,比較同一地區不同時間拍攝的照片可以發現地表的變化情形,達 到監測的目的。
(三)、航空遙測
雖然傳統航空照相使用的電磁波範圍只限於可見光部份,但攝影 技術及光學科技的發展,使得可見光以外的紫外線、反射紅外線等不 可見的部份也能夠被檢測,且記錄成可見的影像,使得我們能「看見 」一些眼睛無法看見的現象。
(四)、遙感方式、儀器、及使用波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