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基本觀念
我們利用物質守恆的觀點來探討生地化循環,圖8-2顯示,某一個儲存庫其中含有碳,此儲存庫可以是大氣,或是海洋或是地殼。每一儲存庫可以是另一儲存庫的「源」或「匯」,而物質的進出有一定之速率(rate)。設若碳由源進入儲存庫的速率與其離開儲存庫而進入匯的速率相等,則儲存庫中的碳總量不變,達到所謂穩定狀態(steady state),若以儲存庫中碳之總量除以碳進出的速率,則得到碳在該儲存庫中的滯留時間(residence time)。不同的物質隨其化學性、物理性及生物作用之不同,而在同一儲存庫中有不同的滯留時間。
碳在大氣中主要的形式是二氧化碳,參與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碳也是生物界的重要物質;碳也可以化身為有機碳和無機的碳酸鹽類(CaCO3),沈積在岩層中,而海洋中的海水化學性質、酸鹼值、鹼度控制著海底碳酸鹽類的埋積與溶解。
碳在大氣-海洋-岩石等各儲存庫間進出的速率是我們想瞭解的,我們想知道是那些因素控制了碳物質進出的速率,是隨時間而異嗎?受控儲存庫中碳量的多寡?生物活動旺盛的程度?還是氣候的冷暖?一般而言,估算現今大氣與海洋兩個儲存庫各自的總碳量並不難;但計算出進出的速率及瞭解其背後的控制因素就比較困難了。學者經常以建立模型的方式,來假設或概算物質進出儲存庫的速率,再以野外實地的觀測值來驗證,或以地質記錄來檢驗。
<回地科教室> | <往上一節><往下一節>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