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結語

如果氣候因為溫室氣體含量過多而發生變遷,對全球以及台灣的水循環與水資源將有何影響?目前IPCC小組大多根據氣候數值模式模擬結果作預測。世界各先進國家的模式,對降水變化的預測仍有相當的出入。由於降水的模擬在上述模式中是最弱的一環,模式之間結果不一致理所當然(見第十一章)。事實上,以人類目前的知識要定量判斷如果溫室氣體加倍,台灣地區降水增加或減少,幾乎是完全不可能的。台灣地區降水量的空間及時間分布又極其複雜,更加無法判斷其對台灣水資源的影響。事實上,目前人為的破壞、環境改造對台灣區域水循環及水資源的影響速率及程度,應遠大於溫室氣體增加可能帶來的衝擊。

然而,我們更應該要擔心的是,如果氣候變遷嚴重影響台灣的降水量,區域效應( 如,人為的破壞 )加上全球效應( 如,全球暖化 )可能使台灣的水資源問題更加嚴重。如果降水減少,在原本已缺水的台灣,水資源無疑的將更加捉襟見肘。不僅如此,植被也將受到嚴重的影響。森林有「地下水庫」之稱,具有調節水資源的功能,台灣的濫砍、濫伐已逐漸減低其優異的功能,如果降水再減少,無異雪上加霜。如果降水暴增,我們的大地也已喪失涵養水份的功能,水災、坍方、土石流等災害可能因此增加。

與世界大部份地區比較,台灣的水循環更加脆弱,水資源更值得珍惜。為有效利用及保護我們的水資源,我們應該整體規畫水資源的儲存( 包括土壤涵養水份的能力、水庫....等 )、輸送( 全國水網路 )及使用,永續經營我們脆弱的水循環系統。


參考資料:

范光龍( 譯 ),1986: 物理海洋學導論。南山堂出版社,274頁。

唐存勇,吳明進,1992: 什麼是ENSO事件? 科學月刊,第二十三卷第一期,「全球變遷」專輯。

姜善鑫,1991: 台灣的水庫雨水資源。科學月刊,22卷,第四期,250-258頁.

姜善鑫,1994: 台灣水資源的危機。「台灣地區氣候變遷因素及影響研會」論文集,90-103頁。

約翰•布洛克與阿道爾•達維斯,1994: 水的戰爭。新新聞文化,281頁。

柳中明、王維強、吳明進,1994:台灣地區未來氣候變遷之評估。「台灣地區氣候變遷因素及影響研會」論文集,2-72頁。

容邵武,1995: 聽,水在說話。書泉出版社,154頁。

歐陽嶠暉等,1995: 水世紀-水資源永續發展研討會論文集。時報文化,383頁。

Ahrens, C. D., 1991: Meteorology Today.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St. Paul, 576pp.

Broecker, W. S., and G. H. Denton, 1990: What drives glacial cycles? Scientific American, 262, 43-50.

Dickinson R. E., V. Meleshko, D. Randall, E. Sarachik, P. Silva-Dias, and A. Slingo, 1996: Climate processes. In "Climate Change 1995: The Science of Climate Change", J. T. Houghton, L. G. Meira Filho, B. A., N. Harris, A. Kattenberg, and K. Maskell (Ed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197-227.

Ittekot, V., 1996: Oceans. In "Climate Change 1995: Impacts, Adaptations and 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 Scientific-Technical Analyses", R. T. Watson, M. C. Zinyowere, R. H. Moss (Ed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269-288.

Peixoto, J. P., and A. H. Oort, 1992: Physics of Climat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New York, 520pp.

Philander, S. G., 1990: El Nino, La Nina, and the Southern Oscillation. Academic Press, San Diego, 289pp.

Trenberth, K. E., 1991: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 In "Teleconnections Linking Worldwide Climate Anomalies", M. H. Glantz, R. W. Katz, and N. Nicholls (Ed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13-42.


<回地科教室> <往上一節><往下一章>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