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洞與酸雨




5.1 變化中的大氣成份

大氣中99%的氣體分子是由氮( 78.08% )、氧( 20.95% )、氬( 0.934% )組成。這些氣體的化學性質十分穩定,幾乎一直保持固定的含量。對氣候變遷及生物影響最大的反而是一些微量氣體,比如二氧化碳、水汽、甲烷、臭氧、二氧化硫、氟氯碳化物(CFC)等。這些微量氣體,除了氟氯碳化物是人造的化學物質之外,自然界也都有生產。在無人為因素影響之下,它們的含量一直在變化(見第三章),不斷與氣候系統交互作用,參與塑造氣候的工作。

自古以來,人類的活動或多或少改變了大氣成份,比如,焚燒森林、開墾田地,但是多是局部性的,影響也不大。工業革命以來,能源需求大增,人類燃燒大量的化石燃料,科學技術的發展連帶產生有害的化學物質(如氟氯碳化物),世界人口也急遽增加。這些快速的發展,遠非地球史上任何時期可以比擬,對生存環境的威脅也是史無前例的。燃燒化石燃料產生二氧化碳及硫酸鹽懸浮微粒; 人造的氟氯碳化物破壞平流層臭氧,使其含量日漸稀薄; 其他的各式污染也造成了煙霧、酸雨等現象。在三章中,我們討論了溫室氣體及懸浮微粒對氣候的影響。本章將探討臭氧含量變化、酸雨等人為的影響。


<回地科教室> <往下一節>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