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風暴路徑
影響我們日常生活最顯著的現象是天氣系統。它帶來氣壓、風向、陰雨晴等等變化,甚至災害(譬如,1996年夏天的賀伯颱風)。這些系統在整個大氣環流中所佔的能量不多,但是由於變化迅速(幾乎與人類的生活步調一致),影響卻是最大、最直接的。
這些天氣系統看似亂無章法,但卻有明顯的區域分布。在冬季,低壓大多孕育於大陸東側,然後向東移行,一旦到了海洋上,由於海洋提供了大量的能量(相對而言,海洋較暖而且水汽供應無限),大多能迅速發展成強度極強的風暴(storm)。這些風暴有一定的路徑,稱為風暴路徑( storm track )。由圖4-12a我們看到主要的風暴路徑有二,其中之一由北美東岸往北大西洋,另一為由東亞往阿拉斯加灣。在歐亞大陸高緯度及地中海附近,亦有次要的風暴路徑。在夏季,天氣系統不活躍,風暴路徑也都侷限在高緯度地區( 圖4-12b )。
低緯度地區則主要受到熱帶擾動(如熱帶氣旋、颱風)的影響。颱風為發生於熱帶海洋的強烈低壓系統,是地球上最劇烈的風暴之一。同樣的系統在大西洋及東太平洋稱為颶風( hurricane ),在印度洋稱為熱帶氣旋( tropical cyclone ),在西太平洋則稱為颱風。颱風的生成多發生在5℃至20℃之間的熱帶海洋,但是南大西洋及東南太平洋則幾乎沒有颱風(圖4-13)。颱風發生的地區大多是高海溫、水汽供應充足,而且具有適合對流發展的大氣特性。颱風生成的時間多在夏季,而且北半球比南半球多(圖4-13)。颱風由生成到消失大半的時間多在海洋上,一旦登陸,由於水汽來源不足,就迅速變弱。颱風移動的方向在北半球 多往西北方向,在南半球,則多往西南方向(圖4-13)。台灣位處的太平洋也是颱風經常侵襲的地區。
<回地科教室> | <往上一節><往下一節>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