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溫室氣體的影響

與二氧化碳相比,甲烷、氧化亞氮、氟氯碳化物的溫室效應更高。比如,一個甲烷分子的溫室效應是一個二氧化碳分子的21倍,氧化亞氮為206倍,氟氯碳化物則為數千倍到一萬多倍。不過由於二氧化碳含量遠大於其他氣體含量,因此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仍是最大的。圖3-10圖3-10為1980到1990之間各種人造溫室氣體造成的大氣中輻射增加的比例。二氧化碳的效應佔了55%,甲烷15%,氧化亞氮6%,氟氯碳化物(CFC;破壞平流層臭氧的元兇;見第五章)則共佔了24%。

溫室氣體的另一個特性是它們在大氣中停留的時間(亦即,生命期)相當的長。如表3.2表3.2所列,二氧化碳的生命期為的生命期為50∼ 200年,甲烷12∼17年,氧化亞氮為120年,CFC-12為102年。這些氣體一旦進入大氣,幾乎無法回收,只有靠自然的過程讓它們逐漸消失。由於它們在大氣中的長生命期,溫室氣體的影響是長久的而且是全球性的。從地球任何一角落排放至大氣的二氧化碳分子,在它長達100年的生命期中,有機會遨遊世界各地,影響各地的氣候。即使,人類立刻停止所有的人造溫室氣體的排放,從工業革命之後,累積下來的溫室氣體仍將繼續發揮它們的溫室效應,影響地球的氣候。


<回地科教室> <往上一節><往下一節>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