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輻射的特性
輻射是經由電磁波傳送的一種能量。正如重力或磁鐵在真空中能使單擺擺動,電磁波能量同樣不需透過任何介質,可在真空中傳遞。X射線、紫外線、可見光、微波、無線電波等都是電磁波的一種。對氣候影響最大的部份為紫外線至紅外線之間的波段,也是太陽輻射最強的波段(圖3-1)。
任何物體皆會放射出輻射。一個物質的輻射性質如果遵守基本的輻射定律(如浦朗克定律(Planck's law)、外因位移律(Wien's displacement law)、克希何夫定律(Kirchoff 's law)等,稱之為黑體(blackbody),是一理想狀況下的物質。黑體吸收所有的入射輻射,既不反射也不讓輻射穿透。黑體輻射的特性之一是能量與溫度的四次方成正比(此為浦朗克定律)。傳至地球的太陽輻射多來自太陽光球(亦即是肉眼看到的部份),其溫度約為5800K;地球的輻射平衡溫度為255K。如果將太陽與地球當成黑體,太陽輻射強度約為地球輻射強度的30萬倍。
具黑體輻射特性的物質,如果溫度較高,放射出的能量集中在波長較短的波段;相反的,溫度較低,能量集中在波長較長的波段。此為外因位移律,亦即具最大能量的電磁波波長與溫度成反比。如將太陽當成黑體,其最大的輻射集中在可見光部份(波長 0.4∼0.7μm)。地球的輻射平衡溫度遠低於太陽的溫度,因此能量集中在波長較長的紅外線波段(波長約在10μm附近)。
由圖3-2,我們可清楚可看到太陽與地球輻射能量集中的波段,彼此之間相距甚大,重疊的部份很少,而且都是在能量很小的波段。我們因此可以很容易分辨太陽及地球的輻射。太陽輻射由於波長較短,通稱為短波輻射;地球輻射,相對而言,波長較長,稱為長波輻射。
<回地科教室> | <往上一節><往下一節>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