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千年來的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
2.1 變幻莫測的氣候
我們常用「天有不測風雲」來形容天氣的詭譎多變及不可預測。氣候也如天氣一般地變幻莫測,只是它的變化速率與天氣的瞬變相比緩慢許多。以人類短短的有生之年,我們有時難免無法察覺氣候的變化。本世紀前半期,許多科學家仍舊認為氣候是幾乎恆定不變的,它的運作也甚少「出軌」。因為天氣雖然多變,季節變化卻十分地規律。類似型態的天氣總是在相同季節不斷的重覆出現。世界各地氣候狀態或許不同,或多或少都受到季節變化的規範。此一現象在高緯度地區尤其明顯。而季節變化則又明顯地與太陽輻射強度相關。一切似乎都年復一年,正常地運轉。一般人認為氣候變化多在掌握之中,氣象學家也這麼認為。氣候學家Kenneth Hare曾經舉例說,在1940年代的英國氣象單位中的氣候研究人員多是殘障、年老力衰或者是痼疾纏身的人士。這個例子說明,氣候問題曾經被認為是極端無趣及瑣碎的課題。
氣候的善變是無庸置疑的。1980∼1990年代的全球平均溫度就比1950∼1970年代高出不少。1950∼60年代受教育的人可能還依稀記得教科書上寫著地球正步入另一個冰期,而且工業污染可能加快氣候變冷的腳步。1920年代以前,印度地區平均每8.5年發生一次旱災與饑荒; 1920至1960年之間,則減緩了許多,印度人口也因此逐漸回昇。中世紀曾經十分暖和,北大西洋海冰銳減,維京人得以發展航海技術,稱霸歐洲。他們曾經殖民格陵蘭,但是13世紀以後維持數百年之久的小冰河期改變了一切。溫度銳減,海冰再度冰封北大西洋,截斷了北歐與格陵蘭之間的通道,也結束了維京人的霸業。居住在格陵蘭的維京人也因為氣候驟變,賴以生存的傳統農業崩潰,糧食不足,遭受饑荒之苦。後代科學家檢查出土的維京人遺骸,發現大多數人因為營養不良而死。由以上的例子,我們發現殷鑑不遠,氣候曾經是如此的善變,未來也必定如此,其對人類的影響不容忽視。
科技的進步及經驗的累積使得科學家開始警覺到氣候不但變幻莫測,而且還可能因人類過度的工業發展發生更劇烈的變化。才不過幾十年,在九十年代的今天,氣候問題不但成為媒體爭相報導的話題,也是科學家極力投入研究的題材。五、六十年代的科學家警告我們,人類造成的大氣污染使氣候逐漸變冷; 八、九十年代的科學家則警告我們,如果不迅速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地球大氣的溫度將逐步升高。三十年之間,科學家的看法截然不同。氣候的變冷與變暖是自然的變化或是人為的影響?科學家仍是眾說紛紜,爭論不休。
經驗的傳承是人類發展的原動力之一。同樣的,了解氣候的歷史演變也可厚實人類的知識。在本章中,我們將檢視過去一千年的主要氣候變化以及近年來全球暖化的現象,窺探奇妙的氣候機器。
<回地科教室> | <往下一節>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