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全球變遷的警兆

美國加州大學史科普斯(Scripps)海洋研究所的查理.奇林(Charles D. Keeling)從1958年起在夏威夷的Mauna Loa研究站,每月測量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顯示三十年多來二氧化碳的含量節節上升,從315ppm升到約358ppm(ppm是part per million的縮寫,即百萬分之一的意思)圖1-1(圖1-1),CO2的漲幅每年超過1ppm,而這個上昇的趨勢有增無減。由南北極冰蕊的氣泡中,科學家測出在工業革命前,大氣中CO2濃度約為280ppm,而上次冰期(約一萬八千年前的冰河時代),濃度僅為200ppm。似乎,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燃燃用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釋放出的大量CO2,已經改變了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由280ppm上升到360ppm。 二氧化碳對地球能產生溫室效應,是一種溫室氣體(greenhouse gas),使地表的溫度上升。除了CO2以外,科學家也發現,其他的溫室氣體,如甲烷(CH4),氧化氮(NOx),氟氯化碳(chlorofluorocarbons,簡稱CFC)及對流層臭氧(ozone)的濃度,也都有節節上漲的現象。

既然各種溫室氣體的含量不斷增加,那麼地球是否已受到溫室效應的影響,而表現出暖化的現象呢?這當然不是一個容易檢證的問題。但是,有不少長期氣溫觀測資料似乎顯示地球在過去一百年來,平均溫度上昇了大約0.6℃圖1-2(圖1-2)。台灣地區似乎也有這個現象,台南氣象站的記錄圖1-3(圖1-3)顯示了類似的昇溫的幅度。

溫室氣體含量的增加,及相伴隨的全球暖化還只是冰山一角,科學家們更看到了其他許多讓人憂心的警訊,例如:南北極上空平流層臭氧濃度下降;全球森林面積銳減;全球海水面比兩百年前上昇15公分;每天有10-15動物或植物種滅絕,而未來三十年內全球將有25%物種絕滅....。

總之,地球體系中幾乎所有的基本元素,所有人類賴以生存的天然資源--水、大氣、海洋、森林、生物、氣候...都呈現出令人驚懼的變化。



<回地科教室> <往上一節><往下一節> <回目錄>